成震发〔2018〕13号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各区(市)县防震减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习总书记“三个坚持、两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高我市城乡抗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现**加快推进我市建设工程减隔震技术应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认识,高度重视
(一)成都市地震地质背景
成都市地处南北地震带中段,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监视防御区, 2008年“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7级强烈地震均对我市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共有13个乡镇、街道位处地震基本烈度8度区内。已实施完成的成都市地震活断层普查详勘项目,认定穿过我市的汶川—映秀断裂、彭灌断裂等4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存在较高的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风险。因此,加强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提升工程抗震设防能力。加快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是深化防震减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能有效提升我市防灾减灾工作科技含量,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地震韧性城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各级政府部门推广要求
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在《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减隔震等新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建质〔2014〕25号),对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了该文件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要求。成都市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在《成都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中也对“开展建筑物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因此,各区(市)县防震减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减隔震技术对提升工程抗震水平、推动建筑业技术****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减隔震技术研究和实践成果,积极稳妥推广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二、明确范围,分类推广
(一)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部分区域和地震灾后重建阶段的新建3层(含3层)以上的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幼儿园、医院(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设计时应优先采用减震隔震技术。
(二)地震****监视防御区的交通、电力、通信、输油气管线等生命线工程,设计时要优先采用减震隔震技术。
(三)地震灾后重建的其他公共建筑工程要大力推广采用减隔震技术。
(四)鼓励****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
(五)对抗震安全性或使用功能有较高需求的标准类建筑、装配式建筑、社会投资项目的建筑宜推广采用减隔震技术。
三、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一)加强设计管理。承担减隔震工程的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和省相关规定,在设计文件中对减隔震装置性能参数、施工安装等提出具体技术要求,确保减隔震工程结构体系及减隔震设计专篇的质量。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报具有相应资格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二)加强施工图审查监督。承担减隔震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和程序要求,****对结构体系、减隔震设计专篇、减隔震设计的安全****性、措施落实的****全面性进行审查,****审查质量。
(三)加强施工、监理、验收管理。施工单位应编制减隔震装置及其构造措施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查合格后方可组织实施,并确保减隔震施工质量。监理单位要协同施工单位做好安装前取样检测,并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强化施工质量过程监理。减隔震装置安装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进行专项验收,编制减隔震工程使用说明书。
(四)加强使用和维护管理。建设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减隔震工程使用说明书。减隔震工程业主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应标识消能减震部件以及预留隔震沟(缝)和柔性连接等构造措施的部位,应在工程显著部位镶刻铭牌,标明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和减隔震类别的重要信息,并应加强对减隔震装置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减隔震工程的正常使用。
四、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一)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各区(市)县防震减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的试点示范,并认真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应用。采用减隔震的工程将作为成都市“抗震新技术试点示范工程”评比的重要内容,对于列入试点、示范的工程参加评优评奖的,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并在相关奖励政策中予以支持。通过试点、应用实例观摩、技术培训交流等形式,做好减隔震知识的普及、减隔震技术的推广,提高减隔震技术应用水平。
(二)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各区(市)县防震减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辖区内减隔震工程监督制度和监管台帐,指导开展减隔震的施工安装、检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动态对减隔震工程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建立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及时掌控减隔震装置生产、检验的合法性及工程实施的质量状况,形成全覆盖的信息化监管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各区(市)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督促各方主体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加强对减隔震工程的监督检查与随机抽查。****检查进入施工现场的隔震支座、消能支撑的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和质量检测报告,检查减隔震装置以及预留隔震沟(缝)和柔性连接等构造措施的安装和施工情况。随机抽查****包括:厂家能否提供工程中使用的每个型号减隔震装置的型式检验报告,减隔震装置进场前是否按要求进行抽检以及安装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等内容。对于存在质量违法行为、降低工程建设标准的,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五、加强领导,做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落实
各级防震减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推广应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抗震安全提供保障。
(二)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市防震减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我市在科技创新、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积极支持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和公关,推动减隔震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促进我市减隔震技术产业的发展与****。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区(市)县防震减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用减隔震技术的宣传培训,要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减隔震示范工程的宣传力度,深入解读有关政策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推广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年10月30日